2011/03/21

試比較亞里斯多德與馬基維利對混合政體的見解之異同,並評析您心目中的最佳政體。(97114117)

  對亞里斯多德和馬基維利而言,混合政體都是他們心目中的最佳政體,最大的特色在於混合政體的穩定,雖然構成穩定的原因不一樣,還有他們同時肯定政體內的衝突是必要的,因為衝突才可以促使政體進步。

  亞里斯多德的混合政體核心價值在於德行,因為具有德行,所以混合政體才會是他心目中最佳的政體表現,但是無法讓所有執政的人都具備德行,所以只好擴大能夠參政的人,讓越多具有德行之人可以在執政者之列。所謂的混合就是指德行、財富、平民這三中元素的排列組合,但德行是絕對必要的,所以會有四種類型,而具備三種元素的混合,是最為穩定的,這樣的安排,讓中間階層執政,人數最多,使另外兩端的人不易反抗,所有的人都可以服氣,關鍵最是能夠做到國民財富的平均分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達到的事。同時,亞里斯多德對混合政體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混合政體的組成是由許多不同的群體,各個群體都能安於政體當中,必須是這個政體所追求的唯一至善能夠被所有人所接受,但是不同的人所追求的目標不同,所以必定會有衝突,亞里斯多德認為衝突的存在是必要的,因為唯有衝突,才能確保少數人的利益不會被群體所犧牲。

  馬基維利將政體分成了君主、貴族、平民三種,而且這三種政體將產生一個循環,只有共和政體才可長治久安,他認為共和政體再融合了這三種政體的特色,三個群體相互制衡以維持穩定。最初中的考量在利益和成本的計算,譬如說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善待平民,當暴君不在時,貴族就不會再對平民友善,因為沒有必要;國王需要平民提供人力來從軍,需要平民和貴族的賦稅來維持國家財政,所以國王在某些方面也必須去迎合平民和貴族的需求,這種現象歸結出偽善有助於維持政體穩定,一切都是形勢使然,這和亞里斯多德所注重的德性已經是大相逕庭了。另外,馬基維利也指出羅馬共和政體的機運是在政體內部的衝突不斷,但是卻沒有任何一方被鬥垮,原先由元老院把持權位,平民和貴族的爭鬥促使平民院產生,羅馬共和的秩序是從有限度的衝突中產生。在君主論的篇章中,馬基維利向君王的建議是不要去征服共和國,原因在於攻打共和國之後的治理成本過高,因為共和國的人民習慣了自由,習慣自由的人不願意和別人過著相同的生活,同時自由生活的背後代表著有強大的力量在支撐,一旦侵略的共和國,被侵略者的復仇心只會比一般人來的更高,由此可見,共和國的自由就是自保的最大力量,要避免其他外來的侵略,最好的辦法就是也成為共和國。

  我認為的最佳政體是馬基維利的政體型態,因為相較亞里斯多德重於德性的混和政體而言,馬基維利的主張更有實踐的可能性,特別是當今的台灣社會更符合馬基維利的論點,目前資本化經濟結構的社會促使了大家看重的是成本和利益的計算,現在"獲取利益"才是大家行動的最主要動機,例如:中國大陸不斷地宣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台灣人幾使對這樣的言論感到反感,也對中國不斷在國際場合打壓我們感到憤怒,但是為了經濟的因素,我們還是只能妥協。從另一方面來說,亞里斯多德的混合政體是德行+財富+平民三種元素刻意的混合,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國民財富的平均分配是次於德性的另一個重要的成功要件,但是要做到這點本身是相當的困難,做不到也就不符合亞里斯多德所定義的混合政體,就目前台灣的經濟結構來說,無法只靠課稅就能徹底根治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雖然目前政府已經有奢侈稅和打房政策的規劃,但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正如馬基維利所主張的,各個族群的利益相互制衡維持政體的穩定,就像目前房地產被炒作,讓許多人真正有需要的人沒有能力購買,而房屋又是民生所必須,在投機客的炒作之下,高漲的房價已經引起眾多的民怨,人民會將不滿情緒發洩到當政的政府上,而現在又是快到了下次的總統選舉,目前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勢必為了選票的考量,得迎合大多屬選民的需求,因此規劃出奢侈稅和打房政策,目的便是希望藉此贏得下次的總統大選。

  雖然我覺得馬基維利的混合政體比較符合目前現況,但這並不代表亞里斯多德看重的德行不再,我認為台灣人依然具有德性的要素,雖然經常有人說世風日下,現在不比以前的社會好,但是台灣人對於社會正義價值觀仍然有求新求進的態度,就像日前的日本地震海嘯發生後,國內立刻有熱心的民眾捐款捐物資;另一方面也有人開始檢討相較於日媒,台灣媒體面對災難發生後不適當的採訪缺失;兩國政府應變措施比較,我們不及於別人的地方在哪,我想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部分,也因此在目前講究利益的社會,追求共同至善的價值更不應該被輕易捨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