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0

試比較亞里斯多德與馬基維利對混合政體的見解之異同,並評析您心目中的最佳政體--97114222

試比較亞里斯多德與馬基維利對混合政體的見解之異同,並評析您心目中的最佳政體。

一、亞里斯多德:

政體係指透過政治權威運作所組織而成之社會組織,亦是城邦生活實現之總體內涵,對亞里斯多德而言,它意指由多數人統治且追求多數人利益的政治型態。然而政體並非永遠穩固,任何類型的政體都難免流變,傾覆係為常態,如欲防止政體顛覆,便需倚靠外力使其鞏固。政體研究之目的在於依據城邦的客觀條件、社會條件以及法制條件,得出可行之最佳政體,使其長治久安。

最有助於實現城邦至善的政體即為最佳政體,亞里斯多德觀察到政治共同體內部最嚴重的問題為貧富之間的階級對立,因此他在《政治學》所提出的解決之道為「混合政體」,即建立以中間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polity)。共和政體(混合政體)的要旨在於貧富概念的中庸,換言之,亞里斯多德將德性定義為兩極端之中庸,中庸即是最佳的狀態;在財產上,中間階級即處於貧富之間的中庸;他認為富者易驕、貧者善妒,中庸階級的心理特質則是不驕不妒;依此三種階級各自為主體所建立的政體分別為:富人為主體者乃寡頭政體;窮人為主體建立的政體為平民政體;中間階級為主體則是共和政體。

亞里斯多德認為多數人統治優於少數人,其中又以中間階級執政最為理想。各階層的平等觀差異來自於自由和財富,混合的方式係平民政體和寡頭政體的折衷,亞里斯多德認為中間階級除具備自由和一定財富之外,尚養成理性和中庸的德性,這項兼具貴族及貧富兩端特質的組合,正是防止政體流變且趨向城邦至善的關鍵。但中間階級執政在經驗上卻難以實現,原因在於具有中庸德行之人難尋,且在財富總額與人數上,中間階級皆要大於富人與窮人的總和,此外尚需獲得其他階級信任才得執政。三種條件缺一不可。

二、馬基維利:

馬基維利對於政體的分類,大致上係沿襲亞里斯多德,即以君主政體、貴族政體與立憲民主政體為正當的政體;以專制政體、寡頭政體與暴民政體為腐敗之政體。

此外,馬基維利認為精明的法律實施者,在認識到上述類型的弊端(三種好的短命;三種壞的惡劣)後,會避開這些類型,並選擇兼容並包的統治方式,使其更穩固持久:在同一城邦內兼行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使其相互守衛。馬基維利更舉斯巴達的Lycurgus和雅典的Solon為例,前者制定出國王、平民、貴族,維持了八百多年,後者則短暫。

馬基維利認為政體有所謂的「循環法則」,即「寡頭→平民→君主→…」,其認為國家的變化,在發展至頂點時即開始走下坡;在下降至最低點時又開始上升,是以一切國家總是由富強漸趨貧弱,再由貧弱轉為富強,而政體的流變亦是如此,其認為這種政體循環係不可避免,且總難以回到相同政體,即「正常→腐化→正常」,唯有混合政體才能長治久安,優點在於人們可彼此相互制衡。

有限的衝突乃政治秩序維持的關鍵,以元老院和平民院的衝突為例,這促成了羅馬共和國的自由與強大,馬基維利認為共和國或王國的創建者應當受到讚美,一如施行專制者應當受到譴責。馬基維利認為民眾是維護國家獨立最有效的工具,他們所希望的只是和平與秩序,而貴族則是無時無刻不想攬權,且好勇鬥爭,實乃成立自由政府之障礙,以義大利為例,若有這種仕紳階級存在,則不但建立共和政府不可能,就連君主政體也無法建立。

然而馬基維利認為政體必須與國情配合,不同的國情需要不同的政體。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因為環境和各種條件的不同,必須有不同的政體產生。例如:在一般經濟地位平等的社會中,共和國是最佳,亦是唯一可能的政體。

三、個人淺見:

管見以為亞里斯多德所提倡之混合政體類型係最佳之政體類型,雖然君主制在理論上是最優良的政體(以共同利益為目的),但是對大部分城邦而言,最能得到普通接受、最值得人們選取的,則是某種接近共和的政體。換言之,「最佳可行的政體」(the best practical regime)是某種介於寡頭與平民政體之間,而又傾向於平民政體的政體。

亞里斯多德說:人們承認適度或適中是最好不過的,顯然擁有一筆中等的財富實在是再好也不過的事情。在這種處境下的人最容易聽從理性,而處於極端境況的人,如那些在相貌、力氣、出身、財富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方面超人一等的人,或者是與上述人相反的那些過於貧窮、孱弱和卑賤的人,他們都很難聽從理性的安排。

然而現今經濟結構出現M型化趨勢,亞里斯多德的混合政體施行需符合三項條件,光是財富的平均分配便足以令人傷透腦筋。混合政體「人造」(非自然)的成份提醒吾人,政體本身亦是混合物,是由人之意志、智慧、風俗、黨派勢力、社經結構、國外因素…等混合而成的權力運作方式。其所追求的核心價值絕非單一或獨尊特定價值,而是多元並陳,這是現代人所追尋的理想,雖然亞里斯多德主張德性為先,自由與財產皆為政體所應實踐之常態事實。然而多元價值之間難保不發生衝突,如何確保價值保持多元,無一可被取代,而非使價值統一歸於一尊,才是混和政體鞏固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