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0

試比較亞里斯多德與馬基維利對混合政體的見解之異同,並評析您心目中的最佳政體---97114245

在亞里斯多德提出的六種政體中,可分為君主政體─權在君王一人手中;貴族政體─權在少數人手上;立憲民主政體─權在多數人手上。剩餘三種腐敗政體可分為暴君政體,寡頭政體,暴民式的民主政體。總之,判別政體的好壞是在並非只是人數多寡而以,其人性素質也佔據一個重要因素。他認為君主政體與貴族政體以道德為重固然理想,但在實行上卻不易,而屬於最惡劣的暴君政體自然不在亞里斯多德理想政體的考量中。再者,立憲民主政體,由抽籤或選舉方式產生官吏,雖注重自由平等,但對於官吏人選仍須達到一定財產標準,使人民無法享有完全的自由平等暴民式的民主政體,一切公民有選舉權,此種極端民主國家,如同無法律亦無憲法,雖名為民主,實為專制,且一般人思想浮淺,易常被善於煽動的野心家操控。而寡頭政體之缺失是以收入多寡衡量一個人的才智與德性,單純講求財富,政權由少數豪門掌控,此種政體輕才而重財,故不能持久。因此,為了能調和兩者,他在政體中採取一種中庸之道,主張由中產階級執政。中產階級能自食其力、自給自足,亦無奪權之野心,對貧富雙方均不會有嫉妒或仇視,而這也是亞里斯多德心目中良好的政體,是兼具自由與財富的一種混和政體。亞里斯多德認為,若中產階級的人數占大多數,總數足以為貧富兩者之和,一個國家必能長治久安。但他又認為一個理想的政體除了注重自由與財產外,必須將貴族政體的特徵──道德,融入混和政體中,雖然亞里斯多德認為混和政體固然是好的,但他又認為最好的政體必須視其是否能適應環境而定,只要一個政體獲得擁護的人多而反對的人少,並能維持安定秩序,就屬於好的政體。

    而馬基維利將政體分為君主、貴族、共和三種,他認為國家政體的變更是由秩序而紛亂,再由紛亂而回復秩序,不停循環,三種政體都可能會腐化,沒有一種政體能永久長存。
馬基維利也發現與君主政體的比較下,共和政體有許多優點,以下可分為四點:
(1)   官吏人選具公認性:君主任命官吏常以好惡為定,但由人民選出官吏,便是眾人的意見,也是權力的來源。
(2)   基礎堅固,不易摧毀:就君主政體而言,若將君主及其家屬殺害,王朝即被推翻,但共和政體中,政治領袖的產生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共和政體的建立與摧毀都較為困難。
(3)   易配合時代環境變遷:在共和政體下,一切取決於人民的公意輿論,法律和憲法皆可以配合人民的需求,以適應時代環境的變遷,避免革命與暴亂。

經上述個別分析後,比較亞里斯多德與馬基維利分別對混合體制提出的見解,可以用下面幾點來區分兩者的異同:
一、相異之處
(1)   產生的原因:亞里斯多德觀察到一國之中必有貧富兩種人,而為了調和偏重財富與自由平等的兩端,他以中產階級執政作為政體的重心,以維持平衡。再者,為了使官吏有一定的道德標準,他融合道德,使混和政體具有自由、財富、道德的特徵。而馬基維利認為政體必歷經秩序與紛亂的循環,而混和政體便是適用於國家處於穩定狀態,人民生活於文明社會,擁有良好道德與宗教信仰的情況。
(2)   官吏選舉是否具有貴族色彩: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混和政體,他認為在此種政體下除了注重自由平等外,亦注重財產,雖以選舉或抽籤的方式產生官吏,但人選的決定仍有財產標準,而實際政治執行的工作上仍在官吏手中,固尚有貴族意味;此外,在亞里斯多德分類的體制中,君主政體與貴族政體的特徵在於以道德為重,強調在位者為有德之士,因而混和體制所包含的道德特徵,也富有貴族政體的色彩。但馬基維利提出的混和政體中,並無提到對官吏人選的限制,傾向於以民眾輿論的力量便能取決官吏的好壞。
(3)   以何種階級為主要的統治階級:亞里斯多德認為以中產階級為重心的政體,最能夠維持平衡,而馬基維利並無提到以何種階層為重心。
(4)   是否能配合時代環境的變遷:兩者皆認為好的政體必需能順應環境變遷,但不同是,亞里斯多德雖認為他所提出的混和政體是心目中理想的政體,但不保證這樣的政體就是最好、最能順應環境變遷,一切需視當時的環境而定。但相對的,馬基維利認為在共和政體下,一切取決於人民的公意輿論,正是時代環境變遷的反應,法律與憲法皆能配合人民的需求,因此容易配合時代環境的變遷。

二、相同之處
(1) 自由的特質:亞里斯多德的混和政體融合強調自由平等的民主政體,其必有自由的特質存在,儘管在官吏的選舉上仍有財產的限制,非人人能當官,但人民仍享有一定的自由如選舉權、決定政治方針等。而馬基維利的混合政體也讓民眾有投票權,官吏人選也無條件限制,在民主國家裡可有言論的自由。在自由的精神上,馬基維利更勝於亞里斯多德,他認為自由是寶貴的,而人民一但獲得自由,便能維持國家的獨立與強大。
(2) 使國家長治久安: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國國民如果是中產階級所構成,便是良好的政治社會,國家也易於治理;若一國的中產階級占大多數,而期人數足以是貧富兩端人數的和,則國家必能長治久安。雖然馬基維利認為沒有一種政體能永久長存,政體會隨著國家的情勢而改變,但他認為相較於能毀於一旦的君主體制,混和體制的基礎強固、不易摧毀。

我心目中的最佳政體
    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混和政體,是我心目中的最佳政體。對一個文明的國家來說不能沒有民主,但所謂的民主,必須要有一定的規範與限制,否則將成為亞里斯多德所謂暴民式的民主政體民主並非共和的代名詞,它只是共和的因素之一。共和中有民主,但共和中的民主是受節制的民主。為了自由,民主必須受節制。此外,在現今M形化的社會中,也存在著貧富兩端的差異,因此亞里斯多德提出以中產階級為主的混合政體在目的上平衡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問題。其最高治權──中產階級屬於公民團體,而執掌最高治權的中產階級人數眾多,又富於資產,執政權的獲得取決於財產資格,所規定的限額原則上使大多數的人都能夠合乎此一資格而可以取得政治權力,被這項資格所限制而摒棄者則僅屬少數,再者,實行多數人的統治,推崇集體智慧,平民多數享有議事和審判的職權,可達集思廣益之良效。但我不得不承認混合政體在先天上有項致命的缺失如全民的財富分配如何掌握?何謂中產?其財產的標準又為何?無論在何種時空背景下均難以定義及衡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