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1

試比較亞里斯多德與馬基維利對混合政體的見解之異同,並評析您心目中的最佳政體。97114131

1.政體穩定的重要性  
  兩人對於混合政體的相同見解,表現在混合政體的穩定性之上,兩人皆認為混合政體由於是混合了國家(城邦)之內,本質上互相衝突的兩個群體(富人與平民)的利益而造就國內穩定的局勢,這種局勢雖然帶來了穩定,但是依然會如同其他政權一般繼續腐敗,只是混合政體存續的時間比起其他政體來得長。換句話說,兩人對於混合政體的相同見解,就是都承認政體的穩定是一項對國家有利的價值,而混合政體可以提供這樣的價值,是作為追求混合政體的出發點。至於對混合政體在其他層面的見解,大多都是不一樣的。
2.道德在政體中的義涵  
  亞里斯多德的混合政體,就是介於寡頭政體和平民政體之間的政體,傾向平民政體,稱之為共和政體,傾向寡頭,稱之為貴族政體,和馬基維利的見解不同之處在於:亞里斯多德的共和政體強調政體之內必須要混合道德的元素,因此,具有德行與寡頭的政體稱之為貴族政體,具有德行與平民的政體稱之為共和政體。最好的政體就是由具有道德的中產階級所組成的政體,為了使政體穩定,中產階級的人口數必須大於城邦中富人和窮人的總和,只有這樣,才成確保城邦的政治是由道德為主導並且內化到整個城邦運作的蘊涵。馬基維利則是認為混合政體之中的道德觀念和亞里斯多德所稱的”純粹的、基本意涵上的”道德有所不同。混合政體的組成要素純粹是由君王、貴族與平民在現實政治中的依賴與制衡關係而產生,其出發點是純粹的現實目的考量,三方(君主、貴族;平民)都是依靠赤裸裸的權力與利益的交易而造就混合政體的穩定性,為了維持這樣的穩定性,君主在政治上必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遵守君主應該遵守的德性,而君主最重要的德性就是確保城邦能夠免於災厄,使人民安居樂業,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違背一些”世俗”上所稱的小惡以成就崇高的德性是允許的。也因此,馬基維利在君主論中隱含了君主作為一個在善惡之間處於極端位置公民的特殊角色,這樣的角色不能夠遵守一般性的道德觀念,否則國家可能因為君王本身的”自私”而傾頹。穩定性就是馬基維利論述之中的混合政體最高價值。
3.思考的基準點
  亞里斯多德之所以在混合政體中加入道德為首的概念,是由於即使亞里斯多德對於政體流變之必然性了然於心,仍然不放棄追求最理想、最適合人類的政體,即使這樣的政體所必須具備的先天條件難以達成,因此,他提出了道德至上的觀點,認為只有在統治者具有道德基礎,才可以帶領城邦向理想的政體前進。在馬基維利的觀點中,並沒有要求統治者的道德,而是要求統治者必須具備統治者該有的德性,簡言之,統治者就該要有統治者的樣子,並且,混合政體之所以穩定的元素,是來自於君王、貴族、平民的相互制衡。彼此都害怕自己的利益會因為侵犯他人的利益而受到損害,而不敢出手傷害他人的利益。其思考的基準點,就是純粹由三方的利益與權力交易所組成的相互制衡政體。
4.最佳政體
  最好的政體應該要具備能夠讓人們看得見自身所能處的最佳狀態是何種境界,並且能夠讓人們持之以恆的追求,使人們能夠過著比現在更好的生活,正好符合亞里斯多德所說的:人比起其他動物,更是一種政治動物。另外一個條件,就是能夠維持政體的穩定,唯有政體的穩定,國家才能夠享有安寧,並且團結抵抗外敵,保衛國土安全。在這兩個條件之上的目的,就是促使人類順應自然,去追求更善的生活。
  因此,共和政體對於追求這樣的目的,是最適合的政體。亞里斯多德的共和政體是由多數並且相較於其他政體更具有德性的人民掌握國家的統治權,這樣的政體,由於統治者是多數,因此比起其他的少數統治或是君主制政體,較不易被推翻,並且,依馬基維利所論,共和政體的人民因為長久以來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習慣了享有自由,導致侵略者會考慮到占領該國所付出的代價遠大於收益,因而不會成為外敵侵犯的標的,提供了前述作為最佳政體的第二個條件。另外,共和政體的多數人民享有統治權,使得能夠獲多或少發揮自身的影響力,進一步追求各自的利益,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利益之間總會有衝突之時,這時候,法律就必須發揮他的影響力,成為限制衝突過大的機制,作為一個仲裁者,法律必須要避免自身成為公民追求各自利益的工具。此外,由於統治權是由具有道德的公民所組成,因此相較於民主制度,共和制的既得利益者在行為上受到道德的約束,較具有自我節制的概念,使得國內衝突不至於過大,因此,雖然說個別的人都在發最自身的影響力,追逐各自的利益,但是由於政體的關係,使的這種行為的結果轉化為大部分人的利益,這種行為本身由於受到道德的約束,也成為一種善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