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2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之二



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使用了大量的演說辭、以及辯論稿。在第二卷,他引述伯里克利在葬禮上以及召開民眾會議的演說辭,其背景分別是:雅典決定參戰和雅典發生瘟疫。

在決定參戰後,雅典人中最具有聲望的伯里克利在葬禮發表演說。他首先提醒雅典當前的地位、政體乃是基於祖先的努力,因此雅典人必須保衛整個帝國。再來讚揚雅典的法律是被各國仿效,整個城邦由多數人共同管理,只要有能力的人,就能取得公職而非靠社會地位。最後,他說明雅典人對於結交朋友並非出於利益考量。

另外一場演說,則是發生在雅典瘟疫爆發後,瘟疫使人對於神和人間漠視,並且追求當下的享樂,人為的法律、禮儀已經完全無法約束人們的行為,瘟疫的爆發使民眾對伯里克利產生不滿,因為戰爭是導致瘟疫出現的原因,而伯里克利正是決定發起戰爭的倡議者。在民心浮動下,伯里克利召開民眾會議,以防止雅典派人前往敵方和談,並且在演說時指出:若國家滅亡,個人的幸福也會消失。防衛城邦是每個人的事,也是大家的決定,使得政策動搖的因素乃是天災,雅典人不應輕易的和談。

從伯里克利的演說辭中,可以發現伯里克利強調榮譽而非利益,並熟諳民眾會在不理智的情況下(瘟疫爆發、被他人煽動時)作出錯誤的決定。修昔底德認為伯里克利是「領導民眾」而非「迎合民眾」,領導雅典人是出自於「公眾利益」而非「個人利益」。伯里克利是真的出自雅典人的公眾利益已不得而知,但是他在決定發動戰爭時,反覆提及「榮譽」不禁令人懷疑這是否為「利益」的包裝?民眾的盲從和不穩定,代表民眾需要一個如同克里伯利的領導人,不迎合民眾但又具備某種權力?這樣的權力,是否只有神才做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