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6

《克里托》提問二 96114118

如果您是身處《申辯篇》與《克里托》情境的蘇格拉底,您願意為活得更好而被處死?或無法活得正當而寧願被處死?
蘇格拉底說:「但願我的申辯是成功的,但我想這很難……。」《申辯篇》裡這樣的陳述,可以了解到:蘇格拉底不論是身處《申辯篇》或《克里托》的情境,顯然皆難逃一死。差別只在於蘇格拉底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死亡:是為活得更好,或是因為無法活得正當而寧可一死?
《申辯篇》裡,蘇格拉底表示自己願為活得更好而去死。但在《克里托》中,蘇格拉底又向老友克里托說明了,若無法活得正當則寧願被處死。我並不認為這兩個想法互相排斥:他的第一個想法是面對群眾所講,另一個是身在牢房面對老友所說。不管是蘇格拉底或是任何人,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不同的樣子,也是十分自然的事。那又為什麼蘇格拉底會表現出這兩種不同面對死亡的態度?
當蘇格拉底面對憤怒的雅典群眾與死亡之時,他說「我的結果可能是很好的」、「死亡可能是一種奇妙的收穫」這樣的話,試圖安慰自己並說服自己面對死亡。蘇格拉底不僅為自己申辯,同時也用這些話,婉轉地譴責法官們和不合理的判決:「在另一個世界裡我會見到真正的法官。」蘇格拉底在《申辯篇》表現得超然,是因為蘇格拉底有意識地把自己講得超然。他也清楚,既然別無選擇,終須一死。那無論如何,大庭廣眾之下的這場演講,他既然談到自己怎麼面對死亡,還是可以把自己講得從容赴死,並且留下大器的哲人身影。
而在《克里托》中,蘇格拉底就把自己講得比較貼近人性,他提到若逃走,會有如何的人民耳語在雅典流傳。若去外邦,也可能會遭受何等的異樣眼光。和《申辯篇》中的超然相比,這些都是很實際的顧慮。
在不同的場合中,蘇格拉底表現出他面對死亡時的不同態度。若我是蘇格拉底,也非常可能在面對群眾時,刻意把話說的漂亮。同時想到因為死後的世界或許幸福,而讓自己感到比較舒坦、比較不怕死。但,讓我去接受死亡的真正原因,則會是蘇格拉底在《克里托》中陳述的那些實際顧慮。因此若我是蘇格拉底,會因為自己無法活得正當而寧可一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