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3

如何臧否政治人物 97114130

基本上,我同意修昔底斯對政治人物的評價標準,以上五點確實是評價政治人物幾個重要的因素,而個人認為廣泛而言還有幾項也可以是評價的依據,例如:有同理心、性格穩定。若要分的粗淺簡單些,也可只分為能力與操守兩項。

動機純良、領導力、不逢迎且敢於提出與人民意見相左之判斷、廉潔、尊重人民自由。以上是個人排列的順序。

將動機純良排在一位的理由是,我認為若依著自己的良知做出決策,動機純良不參雜個人私慾,目的只要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這樣的政治人物必定能夠苦民所苦,將民之欲長存於心。而若真有這樣的人出現於政壇,人民夫復何求。

第二是領導力,其實我在此項與不逢迎且敢於提出與人民意見相左之判斷之間考慮甚久,最後認為若僅有敢於提出與人民意見相左之判斷而缺乏領導能力,固然是位很好的政治人物,但說不定很快就會被逼下台,因為缺乏說服、領導的特質,又怎麼能讓人民信服呢?一旦不被相信,也只能懷抱著政治理想黯然離開,失去實踐政策的舞台。

至於為何把尊重人民自由擺在最末位,是因為我認為在封建社會中,古代那些明君雖然對人民自由多加限制,但是因為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所以人民不會感受到很被壓迫或很辛苦。所以在五項中,我會較重視前面四項特質。

最後以蔣經國先生為例,用以上五點評價之。首先動機純良這點我給予肯定,因為當時中華民國就像是蔣家的天下,其政策決策目標就是希望台灣能夠富強,是無庸置疑。第二、領導力,經國先生能夠在其父逝世後順利接掌此大任,在混亂的時代帶領台灣走過經濟危機,我想這算是領導力的展現吧。第三、不逢迎且敢於提出與人民意見相左之判斷,在那樣專制獨裁的時代,他也根本沒必要去逢迎民意,只要做自己想要的決定即可。第四、廉潔,同樣的家天下的時代,廉潔與否不根本不在考慮政治人物考慮範圍內,甚至廉潔的概念在很多人民心中都形成。最後、尊重人民自由。蔣經國先生本身就統籌臺灣的情治工作,在主政時期仍採取威權統治為主,以警總及情治單位鎮壓異議份子,就此項的評價如何就不言自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